千姿百态的太湖石赋予了想象的可能性,石头本身是抽象的,不是为了去模拟某物,而人的介入把假山变为处在抽象和具象之间,因此,观看假山的行为是一个使无机物变有机物(有组织结构)的过程,“我”从山石中看到了什么就好像看到了我自身内部的形象,所以山石本身变为了“我”意识的投射。
小小眼歪着头露出憨态可掬的神态。
自然的侵蚀给予了沧桑感,而植被的附着又赋予了它们生命的强度。
石之肖像对于大众审美标准而言是比例失调的,审石也就是在审丑。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被藤蔓缠绕好似被束缚想要挣脱的状态。
冷峻的困兽。
扭曲变形,是一尊未完成的雕像,又或是残存的雕塑作品。
吃惊地张大了嘴巴。
山石丰富肌理,不同石质的并置,裂痕,孔洞,或光滑一体化,或碎片颗粒化,体现了极其多变的随机性。
两个人像的叠加态。